肺癌的治療及管理,不單單需要醫(yī)護人員的參與,更需要家庭人員在肺癌患者的治療及康復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2月份健康大講堂上,腫瘤內科徐志宏副教授就與大家一起關注了肺癌的防治及康復這一問題。
在我國,肺癌是惡性腫瘤中的頭號“殺手”。根據國家癌癥中心公布的數字顯示,全國惡性腫瘤發(fā)病及死亡居第1位的是就是肺癌,每年約59.1萬人死于肺癌,肺癌儼然已經成為威脅人群健康和生命最嚴重的惡性腫瘤。面對肺癌,我們需要增加對肺癌的認識和了解,做到早期預防及早診早治。徐志宏副教授首先與大家分享了肺癌的易患人群特征和患病后的主要癥狀,那么在臨床上肺癌都有哪些診斷方法呢?“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和驅動基因監(jiān)測,是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手段”,徐副教授介紹,“對于前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驅動基因監(jiān)測可能相對陌生,腫瘤驅動基因是與癌癥發(fā)生發(fā)展相關的重要基因,當驅動基因突變后,就會把癌細胞“驅動”起來,如果找到了驅動基因,就事半功倍了。目前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腫瘤驅動基因了解的是最多的,已明確的有7種,它的最主要的基因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其次為檢變性淋巴瘤激酶(ALK)。目前醫(yī)療上已經有專門針對EGFR陽性的治療藥物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且臨床效果顯著。”
在談到肺癌的預防時,徐志宏副教授說:“30%的癌癥與吸煙有關,戒煙——再怎么強調也不過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吸煙者和家庭成員的共同參與。”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個體經常性地自我檢查,重視腫瘤發(fā)生的危險信號,如無原因的無痛性出血、持續(xù)性咳嗽或感染不愈等,還要定期體檢。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有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綜合治療。對早中期的病人盡量手術根治,提高腫瘤的治愈率;對晚期病人進行綜合治療,正確有效地實行姑息治療和康復治療,延長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防止惡性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
講座的最后,徐志宏副教授為大家詳解了肺癌的康復管理,主要涉及疼痛管理、飲食調理、皮疹脫發(fā)問題以及定期復查等。
本期健康大講堂是2018年健康大講堂的收官之作,到場的聽眾突破了280人,東院區(qū)四樓多功能廳內座無虛席。我院大講堂自2010年開辦以來,已經走過9年,舉辦講座89場,累計聽眾3萬余人次。一路走來,許多老年聽眾與大講堂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將到省四院聽課當做每個月中的一項重大活動。在這里,您不但可以和權威專家面對面交流,更能學到當下最流行的健康保健常識,2019年,健康大講堂將繼續(xù)為您服務!
文/季永超

徐志宏副教授講課
